2012年被称为“小鼠标大力量”的一年,微博、论坛等成为网络反腐重要平台,一批涉嫌违法违纪的党政干部在网民监督下无所遁形,最终被依法查处。当前,宜对网络反腐行为加以引导,更好地对接制度反腐。
小鼠标点出了大力量
网络反腐主要表现为网民通过在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上以文字、图片、视频等方式对一些腐败现象和个人的贪腐行为曝光,继而引起其他网民或媒体广泛关注,纪检监察等部门重视并调查处理。近期,通过这种方式揭露一些地方党政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现象有升温趋势。
2013年1月9日,在中央纪委监察部新闻发布会上通报2012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工作情况时,中央纪委常委、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崔少鹏介绍:“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密切关注新闻媒体和网络曝光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先后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比如,有关纪检监察机关根据网民反映,严肃查办了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广东省广州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番禺分局原政委蔡彬等案件,回应了社会关切。”
一些互联网专家认为,网络反腐的主要特点就是选择问题官员最吸引眼球的表层腐败细节曝光,进而牵出更多深层次腐败问题,引起当地党政部门重视并跟进查处。
与以往网络发帖举报贪腐现象相比,近期“网络反腐”还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实名举报逐渐增多,举报人敢于同被举报人质证。在举报雷政富不雅视频事件时,爆料人纪许光等均公开自己的身份,主动要求与重庆纪检等部门联系查证。自称黑龙江双城市女记者的“王德春”也留下自己的照片和身份证号码;二是网民由“围观”转为帮助寻找证据。如杨达才在延安车祸现场的微笑画面在网络上传播后,部分网民参与寻找其佩戴不同名贵手表、腰带的照片,自发挖掘杨达才涉嫌贪腐的证据。
山东社会科学院张卫国教授等专家认为,广泛覆盖社会的互联网日益成为寻找贪腐现象的工具,也保留了部分党政干部贪腐行为的证据,网络反腐是传统反腐手段的一个有效补充,提高了反腐效率和透明度。
网络反腐须防误伤攻讦
据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研究所的专项调查,目前网络监督和反腐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官员失德失范、以权谋私、权力滥用、特权世袭等领域。
在肯定网络反腐成效的同时,一些专家也对网络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表示了担忧。重庆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教授丁新正表示,目前网络反腐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包括偏听偏信、误传失实、情绪化严重等问题。
长期关注网络舆情的学者武汉大学博士生导师沈阳认为,一些不实信息不仅侵害了他人隐私,也造成纪检等监察资源的浪费。
要与制度反腐无缝对接
丁新正等专家认为,应制定相关规范,实现网络反腐与制度反腐无缝对接。越来越多的网民应用网络进行举报和投诉,这是难以逆转的趋势。宜尝试将网络反腐作为制度反腐的一个有益补充,充分发挥群众监督作用,使之更加有利于党风廉政建设。
各地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网络舆论监督平台建设,将收集、筛选、受理网络举报等纳入日常工作,形成完善的反应和处理机制,并注重对举报人的保护和证据留存。地方行政部门应建立科学规范的制度与体系,及时回应网络监督热点,提高政府部门及监察部门的公信力。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说,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网络技能水平不行,不是学不会,而是存在不愿学的观念问题。近年来,部分网络事件使一些领导干部处于风口浪尖,陷入被动境地。对此,领导干部应更多地从正面和积极意义上看待网络及其影响力,破除抵触和反感网络的错误思维。
此外,用好网络反腐需要有制度建设作为保障。康桥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高大欣等人认为,在引导网民遵循传统舆论监督规则的同时,注意辨别网络舆论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区别,使网络监督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轨道上健康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