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国考数量关系:花费统筹问题方法谈
2015-08-09 19:07:53   来源:   评论:0 点击:

从近几年公务员考试情况看,统筹问题一直是公考考试中的重点,无论是在国考还是联考都频繁出现。统筹问题中比较常见的题型有时间统筹问题、计数统筹问题、工效统筹问题、花费统筹问题等,而在近两年的考试中花费

从近几年公务员考试情况看,统筹问题一直是公考考试中的重点,无论是在国考还是联考都频繁出现。统筹问题中比较常见的题型有时间统筹问题、计数统筹问题、工效统筹问题、花费统筹问题等,而在近两年的考试中花费统筹类题目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针对花费统筹的问题,很多考生都很苦恼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求解,而有些考生觉得求解不成问题,但却十分浪费时间。针对考生出现的这几类问题,天津华图将对花费统筹的问题给广大考生进行总结提升,帮助考生应对花费统筹的问题。

  通过历年的真题,我们将花费统筹问题分为三大类型:打折型题目、返现型题目、及打折与返现的综合类题目。

  (一)打折型题目

  花费统筹问题,都是围绕着商场进行活动而考的,所谓打折型的题目,就是将打折分阶段进行考察。这类题目主要的考察特点是题目告诉我们不同阶段打折优惠的情况,并且购买越多节省的就越多,最后问题所求是统一付款比单独付款节省多少钱?针对这类型的题目,我们做题方法需要大家把握一个原则,两步方法。

  一个原则:符合情况的不变,转换折扣较少的部分

  两步方法:第一步,转换折扣较少部分的钱,将其转换为原价;第二步,根据最低折扣,转换差价。

  下面我们通过例题,给大家详细讲解下这种方法如何使用。

  【例】某商场开始开展购物优惠活动:一次购买300元及以下的商品九折优惠;一次购买超过300元的商品,其中300元九折优惠,超过300元的部分八折优惠。小王购物第一次付款144元,第二次又付款310元。如果他一次购买并付款,可以节省多少元?

  A.16 B.22.4

  C.30.6 D.48

  【答案】A

  【解析】上述题目内容我们发现只涉及了打折的优惠,根据这种题目我们把握的原则是符合情况的不变,那么第一次付款只有144元,没有涉及打最低折扣,而第二次付款是310元,说明里面已经涉及了9折与8折两部分的优惠,所以我们只针对第一次付款进行求解就可以了,而第一次付款是144元,我们先求出原价,即144/0.9=160元,这160元如进行累加的话,都会享受0.8折的优惠,单独付款160元享受的是0.9折,现在需要享受0.8折,比单独付款节省了0.1折,所以我们直接用160*0.1=16,得出我们想要的答案。

  通过这个题目我们会发现,我们做题的原则是符合情况的不变,由于第二次付款这两种优惠都有涉及,所以我们可以考虑不变,只研究第一次付款的钱数即可。

  (二)返现类题目

  返现类题目的考试类型与打折类题目相同,他们都是根据不同阶段进行返现,最后让我们所求的是统一付款比单独付款可以节省多少钱,我们就参照打折类题目进行求解即可。

  (三)打折与返现综合类的题目

  打折与返现综合类的题目是考生最为苦恼的题目,这类题目的特点就是没有统一性的思想可以进行考虑,需要我们分别进行计算,考虑的是返现合适还是打折合适。

  做题原题:选择最优方案

  做题方法:分别计算,进行比较。

  【例】某商场举行周年让利活动,单件商品满300返180元,满200返100元,满100返40元,如果不参加返现金的活动,则商品可以打5.5折。小王买了价值360元.220元.150元的商品各一件,问最少需要多少钱?

  A. 360元 B. 382.5元

  C. 401.5元 D. 410元

  【答案】B

  【解析】上述题目我们从题目内容中就可以看出,涉及了打折与返现两种优惠,那我们做题的原则就是选择最优,第一小王购买价值为360元,如果选择返现我们最终付款是180元,相当于打了5折,比5.5折便宜,所以我们360元时选择的是返现;第二个价值是220元,如果选择返现最终付款是120元,如果选择打折最终付款是121元,凭借最优原则我们选择返现,第三个价值150元,如果选择返现我们最终付款110元,如果选择打折我们最终付款82.5元,所以最后我们选择打折。将我们选择好的最优原则加起来,得到的结果为382.5元,所以选择B选项。

  打折返现综合类的题目不会要求我们考虑统一性付款,大家可以记住凡是涉及打折返现综合类题目我们只要单独考虑每一类哪项最优惠就可以了。

  花费统筹问题也是我们统筹问题中的重点类型题目,无论是打折型的还是返现型的还是打折与返现综合类的题目,我们只要把握我们做题的原则与方法即可。

 

相关热词搜索:数量 方法 问题

上一篇: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之历史常识(三十六)
下一篇:2016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逃出定义判断复习误区